请输入关键字
为了您更好的体验,
请锁定屏幕方向,横屏观看!
远古~公元前500年
50—60万年前,北京猿人。公元前4000年,龙山文化。公元前1000年,青铜文化。周代(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初,《周易》问世。道家创始人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前471年)《道德经》,充满辩证法。公元前500年,出现儒、道、阴阳、杂家。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75年)主张“天人合一”。
50—60万年前,传说“钻燧取火”,熨法与灸法萌芽。40万年前,传说“伏羲制九针”。5—7万年前,传说“神农尝百草”。公元前4000年,酒发明。公元前1700年,传说“伊尹制汤液”。公元前1330年,甲骨文记载医药知识。公元前1000年,《尚书·说命》:“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西周设食、疾、疡、兽医。公元前541年,医和提出“六气致病说”。公元前500年,扁鹊秦越人发明脉诊,明言“信巫不信医”等“六不治”。
公元前499年~公元99年
公元前300年,《山海经》载120多种药物。公元前221年,铁器普遍使用。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有药物交流。
约公元前300年,《五十二病方》问世。约公元前250年—前5年,《黄帝内经》基本构建了整体观的中医理论体系。公元前198年,淳于意创用“诊籍”。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4年),《难经》问世,诊脉独取寸口,记载脏器大小。
公元100年~599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道教出现。
中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问世。名医华佗(112-207年)创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发明五禽戏。219年,名医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确立辨证论治体系。王叔和著《脉经》。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347年,葛洪《肘后备急方》,简便廉验。402年—479年,雷斅著《雷公炮炙论》。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
公元600年~1000年
641年,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百余种医书。9~10世纪,《太极图》问世。
610年,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624年,唐代太医署设医校。孙思邈651年著《千金要方》,辟医德专篇《大医精诚》;682年著《千金翼方》,论及道地药材。659年,苏敬等撰药典性著作《新修本草》。713~741年,《食疗本草》刊印。752年,王焘著《外台秘要》;鉴真去日本传授佛学、医学。841~845年,《理伤续断方》问世。937年~975年,《流注指微赋》载针灸子午流注法。973年,宋代官方编撰《开宝重定本草》。992年,王怀隐等奉旨编成《太平圣惠方》。
公元1001年~1500年
1403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026年,王惟一著《铜人俞穴针灸图经》,次年铸造针灸铜人。1041年—1106年,解剖书《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问世。1057年,政府设校正医书局。1076年,官办太医局设卖药所。1082年,唐慎微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刘完素(1110~1200年)创寒凉学派。1114年,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官方于1117年编《圣济总录》、1151年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张从正(1150—1228年)创攻下学派。金代李东垣(1180—1251年)创补土学派。陈自明1237年著《妇人大全良方》、1263年著《外科精要》。1241年,《察病指南》载脉图。1247年,宋慈撰《洗冤集录》。朱丹溪(1281~1358年)创滋阴学派。1341年,《敖氏伤寒金镜录》载舌象图。14世纪初,太极拳问世。
公元1501~1600年
1582年,意大利利玛窦来华,揭开“西学东渐”帷幕。
1513年,李濂著《医史》。1567—1572年,发明人痘接种术,后经阿拉伯、土耳其传到欧洲。1568年,一体堂宅仁医会创办。1578年,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版刊行。
1569年,澳门出现西式医院。
公元1601年~1700年
1607年——1610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
1602—1607年,王肯堂撰《证治准绳》。1623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1624年,张介宾著《景岳全书》。1642年,吴又可《温疫论》提出“疠气学说”。1669年,同仁堂创建。
1634年,《泰西人身说概》译入。
公元1701年~1800年
1726年,《古今图书集成》刊行。1772—1781年,官修《四库全书》,其中医书近百种。
1742年,《医宗金鉴》刊印。1746年,叶天士著《温热论》,创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1765年,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1799年,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创温病三焦辨证。1799年,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倡寒温融合。
公元1801年~1900年
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0-1863年,太平天国。
1830年,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治血瘀证,观察病死小儿脏器。1884年,唐容川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92年,朱沛文著《华洋脏象约纂》。
1805年,牛痘接种传至广州。1827年,英国传教士医生郭雷枢来华。1834年,美国伯驾到广州开办“博济医院”,乙醚麻醉用于外科手术。1844-1848年,外国教会相继在澳门、厦门、宁波、上海、福州等地开设医院。1850-1858年,英国合信编译《西医略论》等医书。
公元1901年~1948年
1910年,东北鼠疫大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医学、药学专门学校规程令中未列中医药;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办。1915年,中华医学会成立;《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937-1945年,抗日战争。
1901年,《鼠疫约编》问世。1909年,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主张废止中医,各地中医组成“医药救亡请愿团”。1916年,《中西医药学报》创办;余云岫《灵素商兑》出版,以西方医学为标准曲解、否定中医理论。1917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开学。1922年,恽铁樵著《群经见智录》,批驳余云岫《灵素商兑》。1929年,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案,全国中医药团体组织赴南京请愿,反对废止中医。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1933年,《中央国医馆整理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公布,提倡中医科学化。1935年,冯玉祥等提出“政府对中西医就平等待遇以宏学术而利民生案”。1936年,行政院颁布《中医条例》;《珍本医书集成》《中国医学大成》出版。1937年,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成立。1944年,中医师检核委员会成立。1946年,全国性中医考试举行。
公元1949~1965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三大卫生方针。1952年,第二届卫生工作会议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卫生方针。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版问世。195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1963年,断肢再植成功。1965年,毛泽东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备战、备荒、为人民”;牛胰岛素合成。
1949年,卫生部医政司医政处设中医科。1953年,卫生部医政司中医科升格为中医处。1954、1956年,石家庄、北京中医治疗乙脑,“同病异治”疗效佳,辨证论治得到加强。1954年,中央批转《中央文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给中央的报告》;卫生部中医司成立。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名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首批西医学习中医离职班开班;萧龙友、叶橘泉、承淡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中医学院成立。1958年,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1960年,17种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出版。1962年,岳美中参加吴阶平为组长的专家组赴印度尼西亚医治苏加诺总统肾结石。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2版收载中药材和中成药。1965年,国家科委中医中药专业组成立。
公元1966年~1976年
1967年,“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问世。
1966年,针刺麻醉用于手术。1970年,全国中草药和新医疗法成就展览会举行;小夹板治疗骨折发明。1972年,屠呦呦成功研制出青蒿素。1972年,美国黑格将军参观针刺麻醉手术。1974年,中药麻醉用于临床手术。1975年,卫生部成立中西医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取消中医司;应世卫组织要求,北京、南京、上海成立国际针灸培训中心。
公元1977年~1999年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卫生部恢复中医司;中央(78)56号文件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与北京中医学院合办的中医研究生班开学。
1979年,肝移植成功。世卫组织向各国推荐针灸治疗偏头痛、便秘、感冒、白内障等43种疾病;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现名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成立。
1980年,卫生部提出“中医、西医、中西医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人工成功合成核糖核酸。
1983年,世卫组织在中国设立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1985年,中央书记处提出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
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中医专家赴坦桑尼亚治疗艾滋病:
1989年,世卫组织通过经穴、经外奇穴、耳穴、头皮针穴位4个标准化穴名方案;世界医学气功学会成立。
1992年,心肺移植成功。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9年,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公元2000年~2019年
2003年,SARS爆发;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卫生部发布《非典型性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成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纳入中成药与中药饮片;《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指标体系》颁布;评选表彰首届国医大师。
2010年,中医针灸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2014年,ISO《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国际标准发布;评选表彰第二届国医大师。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布。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评选表彰第三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